核心提示:有人說:中國制造業被馬云同志帶到“溝里”了
最近制造企業苦不堪言。
2月中旬以來,原材料開始瘋漲,各種輔料也比拼著漲價,運輸成本上漲,人工工資也要漲,實體老板深感壓力山大……眼看出口和內需毫無起色,品牌商為打價格戰拼命擠壓上游供貨商,這可是拼命的節奏呀。
在各種成本大漲,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資金不足、訂單銳減、缺乏創新、負債高企的企業將率先倒下,實體行業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與中國制造業的不景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云的淘寶事業蒸蒸日上。有人說:中國制造業被馬云同志帶到“溝里”了;有人說:淘寶不死,制造業一定亡;有人說:阿里是中國一個大毒瘤,它讓成千上萬的打工者失業,使得制造業大衰退!
兩會上,馬云被“炮轟”
剛剛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黃建平指名道姓批判馬云:實體經濟不好搞,有他的“功勞”!
黃建平是誰?我國陶瓷行業科班出身的殿堂級企業家,也是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第一任館長、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
就是這么牛的實業家,卻表示在淘寶面前深感無奈:
淘寶上大量存在售假及冒牌網店,并給品牌廠商帶來兩大傷害:
一、的確有店鋪銷售冒假偽劣商品,消費者真假難辨,買到后出現質量問題,找不到淘寶賣家,甚至會找到品牌廠商,影響品牌廠商的商譽和利益;
二、很多淘寶賣家在網上賣東西,低價格低服務,破壞了品牌商的價格和服務體系,而統一的服務與價格體系,正是品牌價值最重要的根基。
馬云也不甘示弱反擊了,由于文字較多,總結就三句話:
1、老要我們打假,你們品牌商干嘛去了?
2、總理都說我們是實體,你敢說我們不是實體?
3、人家造假,國家就該出手,該抓的抓,該判的判,干嘛老往我們身上推?
其實,淘寶假貨問題一直備受詬病,阿里巴巴因此在美國上N次“售假黑名單”。對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報告倒也不避諱:“假貨和仿制品不僅對美國創意及創新產業造成嚴重威脅,使美國合法商品在中國及世界市場中的地位下降。
剛剛,阿里火速回應:我有三個不同意
面對突如其來的炮轟,淘寶的反應倒是迅速。昨天,淘寶官方發表聲明,針對黃建平的說法提出三點相反觀點,進行了公開反擊。
淘寶稱,管理好自己的分銷渠道,是品牌權利人的第一責任和份內的事情,渠道混亂是中國粗放經濟粗放管理出現的現象,需要企業高度重視。所以,“打假的責任我們承擔,但是管理好自己的渠道也要品牌方來承擔。”也就是說,你黃建平指責的淘寶網上有近500家店都在賣馬可波羅瓷磚和衛浴,但這些貨都是從哪里來的呢?看來,你黃建平該好好管管底下的渠道了,別讓他們亂鋪貨銷貨了。
關于黃建平指責淘寶這個“虛擬經濟”沖擊了實體經濟,淘寶則反駁說:淘寶是100%的實體經濟!為此,淘寶還專門科普了一下“實體經濟”的定義:實體經濟的定義是人類通過思想、財富、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生產和流通的商業等經濟活動——生產制造是實體的一部分,而以淘寶為代表的流通,則更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淘寶還表示,在打假上,“實干”確實遠難于“作秀”。要根治制售假貨問題,需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并加重刑罰力度,讓制售假貨者付出應有代價。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當下社會陷入假貨困局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讓制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才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經之路。
不僅如此,馬云的好朋友、傳奇商業大佬史玉柱也忍不住出面嗆聲:“給這位代表普及下常識。經濟學教科書里的實體經濟定義:物質和精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電商從事著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流通經濟活動,典型的實體經濟。阿里電商啥時候變成虛擬經濟了呢?”
這幾年,關于所謂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電商假貨問題的討論愈演愈烈,卻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究竟孰是孰非,恐怕最終還是要靠時間去證明。
實業家集體“炮轟”馬云
越來越多實業家開始“炮轟”馬云。
宗慶后前兩天在新華網的兩會直播間里,也點名批評馬云,“花一塊錢把你的產品買來,貼八毛錢賣出去,把這個市場全部占領以后再抬價,這就對實體經濟就有沖擊了。
董明珠、李東生在央視的對話欄目中組團“打臉”馬云,認為他的“未來五新”對實體經濟沒有任何借鑒意義,“基本都是胡說八道”!
“‘玻璃大王’曹德旺要跑路”的視頻里,直言不諱的說:虛擬經濟忽悠資本或者利用資本賺得盆滿缽滿,實體經濟卻因為勞工成本增加等原因過得非常艱難。
董明珠在遭遇野蠻人敲門時,大聲疾呼: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的頂梁柱,破壞實體經濟的就是罪人!
在這些實業家看來,沒有馬云等人的虛擬經濟,中國人可活。沒有董明珠等人的實體經濟,中國人不可活。
馬云: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是你家的實體不行了 !
面對長期以來虛實經濟的矛盾,馬云表態:坦克裝上翅膀未必是飛機,坦克就是坦克,只有飛機和坦克的完全結合,才能有未來。互聯網經濟也不僅僅是虛擬經濟,互聯網經濟只有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聯合在一起,才是贏家。
他認為,“當前實體不能怪虛擬,虛擬不能怪實體”,失敗的人總在怪別人,但成功的人總在怪自己。無論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每個企業家都要學會自我反思和審視,學習不同行業人士的成功經驗,相互借鑒。
實體經濟不該坐等好環境
電商還在成熟的路上,盡管已經龐然大物。不能認為假貨有的比真貨還好,就放棄了正義。假貨就是假貨,肯定有投機取巧,妨礙市場穩定。
但是,實體經濟確實該努力,不應該只是等著電商給自己提供更好的環境!
例如,像小米,互聯網最新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相結合最完美的中國企業。
就在剛剛,小米董事長雷軍宣布:小米首款自主研發、自主制造的中國芯澎湃S1宣告成功!這是繼華為麒麟之后,中國第二顆獨立研發用于移動設備的中國芯。該芯片性能直接對標美國高通的中高端芯片,跑分超聯發科P20。從今以后,華為不再孤單,這是中國第二家有自己芯片的手機廠商!
在那段時間,小米有些太過輕盈了,它似乎過于注重互聯網營銷,忽視了創新。雷軍開始主動歸零,臥薪嘗膽,二次創業。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歷程,據雷軍介紹,在這塊只有手指甲大小芯片背后,足足消耗了小米二十八個月的研發時間,投入數十億元。
從輕到重,脫胎換骨,小米的榮光,是中國制造不斷升級、步步登頂的絕佳代言。小米用自己產品告訴全世界,什么叫中國制造,什么叫中國創新,什么叫打不扁錘不爛蹶而復起的中國精神。值得很多老牌實體品牌學習!
在制造業有著這樣一句話: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相信未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像小米這樣互聯網+中國制造真在越來越多地扮演著“領跑者”角色,震驚世界!
來源:21金融圈、中國經濟網、中金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