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過中國最有前景的十個城市,以及最沒有前景的十個城市,各種議論“排山倒海”。
寫這些文章與當下經濟發展階段相契合,既點出了未來投資重點區域,也希望這些暫時落入低谷的城市能夠填平洼地順利發展。
2008年以后中國經濟轉型,投資回報率到達臨界點,制造業必須轉型,固定資產投資順理成章帶動了城市化進程。
中國正在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群,這些城市群有各自的經濟特色,也有各自的發展階段。目前,中國正在形成三大國際級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較為成熟,而內部落差最大的城市群京津冀,終于在中央的關心下,有形成城市群的趨勢。
城市群形成,就有核心城市,就有衛星城,我們分析了核心城市之后,進一步分析哪些衛星城比較靠譜。
在篩選衛星城的標準上,我們團隊挖掘了統計公報、城市規劃中與衛星城發展密切相關的數據。
首先,衛星城在核心城市200公里范圍以內,利用軌道交通在90分鐘以內可以到達。衛星城有自己的獨立基因,但沒有強大到像天津、杭州、蘇州這樣不可能成為其他城市衛星城的地步。
其次,所謂的核心城市必須已經有溢出效應,衛星城才能成為承接地。以前北京有燈下黑效應,華北所有的資源都往北京集聚,現在北京受制于自然資源等因素,資源必然向周邊溢出,才可能在北京周邊形成一圈衛星城。
換句話說,只有有資源溢出效應的大城市才有衛星城,其他城市再重要也無法形成衛星城。從這個角度出發,只有北上廣深有衛星城,而武漢、鄭州還像20年前的北京一樣,不斷向外拓展城市邊界,周邊城市的資源在向武漢、鄭州集聚,不可能形成衛星城。
第三,承接核心城溢出,衛星城必須有區隔于衛星城的行政區劃,有經濟基礎,既有資源又有人才又有文化特色,不會被核心城市這個黑洞所吸附。
根據上述幾個條件,我們將三大城市群的所有衛星群篩選了一遍,篩選出了十大最有前景的衛星城,如大家所料,也有我們不看好的衛星城。
必須強調的是,城市排名不分先后,不是第一個寫的城市就最好,最后一個寫的最糟糕。
第二篇繼續長三角衛星城。
長三角目前只有上海有衛星城。根據“上海2040”草案,上海確立了2040年的發展新目標——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為完成這一目標,劃定了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在內的“1+6”上海大都市圈。總面積2.9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00萬,這里將是上海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形成90分鐘的交通出行圈。
在此都市圈之外的城市,從區劃上說不可能成為上海的衛星城。但寧波、蘇州、無錫等過于獨立的城市,同樣不可能成為衛星城。我們的篩選目標城市非常明確。
3、南通
相比于昆山,南通在軌道交通和高鐵方面略有落后,南通雖然離上海近,但此前由于一江之隔,從啟東、南通比起蘇昆一帶,既遙遠又貧窮。
說到南通就會說四座大橋,從公路上打通了上海、蘇南,蘇通大橋與崇啟大橋已通車,滬通大橋建成不遠,崇海大橋喊得早建得晚。雖然大橋建設如火如荼,但公路依然有些遠。目前從上海到南通仍需要乘坐大巴,時長約兩個半小時左右。幸運的是,高鐵以及軌道交通建設已在計劃之內。2014年8月11日,南通軌道交通規劃獲得國家批準,近期2014到2020年規劃建設1號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全場約59.55公里。其中1號線可直達南通西站,2019年滬通鐵路通車后,38分鐘即可直達上海。半小時的同城效應,對于南通的交通與性質是質的變化。
雖然交通還要過兩年才能跟上,但南通產業結構和城市特色方面絲毫不遜色于其他任何衛星城。
南通是上海的北大門。根據規劃,南通城市性質為“東部沿海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上海北翼的經濟中心和門戶城市,發展現代服務業、高興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
上海制造業轉移到南通,是因為南通資源價格低,工業基礎不錯。2015年南通全市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工業企業有5066家,在全省范圍內排名可進前三,固定資產投資從2010年的2168億升至4376億,5年上升一倍。不僅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南通有6個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是上海周邊較多的一個。
產業轉移意味著物流接軌,南通成為航空物流部分后臺支撐。2016年11月,南通機場與上海機場集團、浦東國際機場貨站有限公司正式合資組建滬通空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除開展航空貨站業務外,還將開展旅客行李處理、裝卸機操作以及貨運代理業務。
南通迫切融入上海,并且得到了江蘇與上海的支持。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2016年11月19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南通代表團審議工作報告時指出:南通是江蘇發展“潛力股”,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努力把南通建設成為上海的“北大門”,為全省發展大局多作貢獻。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接受采訪時強調與上海同城化,以后做到上海、南通醫療、養老可以直接對接,上海人住在南通不會覺得任何不便。在現行制度下,這是非常困難的事,南通提出來,顯示了他們一根筯的要對接上海,這是非常明智的舉措。
上海雖然有點小心思,但基本上還是抱持歡迎的態度。除了蘇州和無錫以外,南通是江蘇省唯一被劃入上海2040草案的城市,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蘇州和無錫都過于獨立,無法成為上海的衛星城,因此南通未來數年將從江蘇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工作在上海,周末乘坐高鐵半小時回到南通,會成為許多滬漂生活的一部分。
4、嘉興
嘉興是浙江最靠近上海的、有獨立基因的城市。無論是長三角城市群還是大上海都市圈,嘉興都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城市。嘉興區位優勢很大,其位于長三角杭嘉湖平原腹部,江河交匯之處,與上海、杭州和蘇州等城市僅100公里不到。
與昆山、太倉和南通相比,嘉興在高鐵軌道等方面已經較為領先,從上海到嘉興的高鐵動車有接近100個車次,平均5到10分鐘一班,半小時左右即可達到達上海,滬杭高速經過嘉興,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而在地鐵方面,嘉興野心更大。2015年6月12日嘉興市發改委發布的《嘉興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意見征詢公告顯示,嘉興軌道交通為放射網結構,由5條線構成,全長295公里,其中3號線以嘉善客運中心為起點,對接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松江段,2號線對接上海軌道交通22號線。嘉興地處杭州與上海中間位置,軌道交通將會把三座城市連成一線,最終實現滬杭同城。
嘉興的工業基礎雄厚,人才基礎也不錯。2015年嘉興第一產業占比4%,第二產業占比52.6%,第三產業為43.3%。作為工業接軌上海的重要行業之一,2016年滬嘉兩地汽車以及零部件企業進行了交流。嘉興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多年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許多生產企業已與寶馬、奔馳、奧迪、大眾等世界500強汽車廠商建立了穩定的配套協作關系。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以嘉興為圓點,幅射到長三角地區。
與南通、昆山等市相比,嘉興有其弱勢。從歷史上看,嘉興在文化上并不那么熱衷接軌上海。這從房地產、交通上可以看得出來。
滬漂與上海老人很早到昆山買房,到嘉興買房是這一波房地產熱潮中興起的事。根據嘉興市互聯地產科學研究院的數據,2016年嘉興市本級商品房成交年均價約7478元/㎡,同比上漲2.72%,這是嘉興大幅上漲之后的數據,與昆山1萬多的房價還有不小的距離。高速公路上海到江蘇境內交錢拿卡就一個口,但到浙江就有兩個口,楓涇收卡交錢,到嘉善再拿浙江境內的卡。浙江與江蘇對上海的態度呼之欲出。
與上海的接軌近兩年有所好轉,嘉興市委在《2016年嘉興市深化接軌上海工作實施方案》中指出,著力構建與上海高端產業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與上海產業協調發展。加強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以及現代物流、科技與信息服務、金融、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對接與合作。嘉興市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專職副主任邊淑蘭在2016年3月提到,嘉興農產品25%銷往上海,2015年從上海引進的內資項目達到了280個,占引進內資比例20%以上。上海到嘉興的游客數占38%以上。
由于昆山和太倉等房價上升,作為洼地的嘉興受到上海人的青睞。據2016年7月《青年報》報道,嘉興某樓盤70%購房者均來自上海。知乎上的一個名為“上海上班,嘉興買房可以么?”的問題下,20個回答中,約一半回答都偏向于買房,或者觀望。目前來看,如果真要實現當天來回,恐怕只有在上海虹橋上班才能實現,但考慮到未來的都市圈輻射效應,嘉興必然會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