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錯峰生產有利水泥行業去產能
隨著夏季來臨,水泥行業的市場需求呈現季節性減少。為此,全國多地水泥企業在行業協會引導下實行錯峰生產。業內專家表示,在行業去產能的大背景下,錯峰生產和停窯限產都是為實現去產能目標提供平穩過渡期,只有行業效益得到提升才能使得存續企業有能力獎補退出企業,進而推進去產能工作。業內專家表示,在需求穩定的基礎上,相信下半年水泥行情積極樂觀。
2. 江蘇南通上半年完成交通投資50.57億元 占年度計劃的62.4%
從13日召開的相關會議獲悉,今年上半年,南通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0.57億元、占年計劃的62.4%。上半年,市交通局完成投資33.6億元,其中,海啟高速、錫通高速北接線共完成投資17億元;站場工程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建成通車353省道海安段,建成江平路一期等連接公路,226省道海安段、334省道如東東段、通揚線海安段航道工程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綜合交通規劃方面,崇海通道等多個項目進入揚子江城市群規劃;寧通擴容、繞城高速、南通至通州灣高速、通州灣至洋口港疏港航道等重大項目列入了上位規劃;內河港口規劃出臺,市域快速化規劃完成中間成果,通用航空規劃形成初稿。此外,寧啟鐵路二期線下工程基本完成,鹽通高鐵、北沿江鐵路等7個項目納入揚子江城市群規劃研究,南通動車所、如皋南站納入鹽通鐵路可研報批;南通港集團組建成功,53座沿江非法碼頭全部整治到位;機場航站區改擴建等樞紐項目有序推進,上半年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1.47%,貨郵行吞吐量同比增長14.2%。
3.中部地區將建水陸立體交通網絡 有望拉動千億投資
我國將根據《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在河南、安徽等中部省份,加大包括內河港口、內河航道在內的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十三五”末期全面建成覆蓋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內河航運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部地區水陸立體交通網絡格局,最終形成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中部地區綜合物流網絡,為中部地區產業升級,以及東中西部產業協同奠定保障基礎。參考此前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部分內河港口、內河航道的投資水平,“十三五”期間中部地區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配套工程的總投資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4. 上半年云貴交通建設投資持續領跑
自年初以來,壟斷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省份前三甲的,不是沿海發達省份,不是一線城市,而是西南地區,部分地方還屬于幫扶對象。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日前公布2016年1-6月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自年初以來,云南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839.6億元,浙江、貴州不相上下,分別為780億元、778億元,再次領跑全國。通報顯示,已統計的全國29個省市區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9672.7億元。西部地區完成情況較好,完成4578.7億元,為去年同期120%,東、中部地區分別為3224.6億元、1869.4億元,分別為去年同期的133.9%、116.8%。
5. 地方穩投資進入下半場:萬億重大項目投資又來了
盛夏7月,驕陽似火。地方重大項目投資的下半場也火熱開場。最近一周,浙江、河南、四川、甘肅等地紛紛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將近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各省近期也相繼召開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研判上半年經濟形勢,并部署下半年工作重點。上證報梳理地方公開信息發現,多地強調下半年要狠抓工業投資。
6. 發改委今日召煤企開會 或強調保供應
7月17日上午,發改委再次召集有關省區市運行部門、煤炭去產能工作牽頭部門和有關央企召開迎峰度夏工作座談會。有業內人士表示,發改委此次開會估計還是與保證煤炭供應有關。分析師表示,在供應端依然偏緊的情況下,需求端的推動力有望提振市場再度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