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金融機構上繳存款準備金,約3800億元資金被凍結。與剛出爐的4月份新增外匯占款數據為3107.18億元,環比降約24%,低于市場預期。但目前外匯占款數據仍處于高位運行,央行仍存在不小的對沖壓力。
外匯占款是央行為對沖外來流入的資金而增加的人民幣貨幣供應,目前是中國流動性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占款規模已經從2002年底的2.3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萬億元。
4月份新增外匯占款規模下降意味著外資流入中國的速度放緩。銀行交易員表示,4月份人民幣升值加快,外匯占款3000多億比預期的低一些。可能是受到日本地震、歐洲央行加息以及美聯儲QE2政策退出更加明朗等因素的影響,資本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速度在減弱,而中國也包含在內。
數據顯示,2010年新增外匯占款月均為2720億元左右,由此可見,今年以來的新增外匯占款仍處于高位運行。目前,上調一次存款準備金凍結資金約3800億元,而今年以來月均新增外匯占款規模超過3000億元,再加上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央行若想有效控制過剩流動性,后期或仍需要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而中金公司的觀點則認為,短期來看資金面仍然可能繼續趨緊,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財政存款的季節性增加、外匯占款因為美元的反彈而出現下降、日均貸存比考核都將對市場資金面產生影響。預計在準備金繳款后,加上財政存款在月末出現季節性上升以及外匯占款的流入量持續減少,資金面才會逐步迎來最緊張的狀態。